于吉在赛迪HQ画廊呈现的第二次个展中,回归她熟悉的身体、景观及两者之间脆弱关系的主题,展示两件新雕塑和一系列纸本作品。展览以"拔地"为题,让人联想到"存在"和"身体"的同时,又唤起些许"行动"、"成长"和"运动"之感。一方面,突起(protrude)标志着某种稳定性,但另一方面,又是一种行动、一种障碍、一种对顺利运动的不便。这种对稳定与运动、确定性与脆弱性的同时捕捉,正是这组新作的核心所在。在这一悖论中,展览讲述了"身体"这一概念本身,以及自我在这个世界中柔弱而易败的肉体。
展览中的两件新雕塑由混凝土和肥皂铸造而成,高度超两米,无论从何种意义而言,都像是哨兵,守卫着画廊空间。它们既坚忍又脆弱;既要保持警惕,又要监控自身的健康和稳定。《柱-无题No.3 - 2》(2023)形似因年代久远而弯曲的希腊或罗马古柱,其零碎欲坠的肌理证明了其古老的历史,细看则会发现其表面呈现一种褪色效果和一系列有机生成的异象。《柱-无题No.4 - 2》(2023)本质上 有机,但又以一种只有自然才能产生的方式具有图腾性。它出于本能似地向上生长,就像一个向着天空伸展的复杂生命,伸向光亮,表露着它的态变之旅。一组对称的突起从它的身体中向外突伸,这两个伴生的组件相互呼应,代表了景观中脆弱的身体。艺术家最初受纽约高线公园(Friends of the High Line)委托创作这一系列雕塑作品,特别从公园中的植物汲取灵感。高线公园中的作品于2023年4月落成,将展至2024年3月。
作品毫不避讳对建筑和自然的参考。作品明确肯定了建筑环境受自然外力的影响,同时指出建筑和人体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:两者都有表皮、结构核心,和维持其功能的内部运作网络。它们彼此保持着微妙的和谐,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、转变。这种转变有失亦有得——它们在失去力量和美貌的同时,获得了个性和不凡。于吉的雕塑作品也不例外,它们经过长期的研究、合作和加工制作而成。艺术家对特定植物进行三维扫描、打印、重新建模,并用粘土加以雕塑。这些细节在被放大后再次扫描,以更大的比例重新打印,再加工成更为复杂的形式。一旦达到人形的规模,这些物件就会被浇铸在混凝土中,并用钢筋加固,就像内部的骨骼核心,而在制作和再制作的过程中,不完美的增量和突变都会用肥皂填充到最终的形式中。混凝土持久的物质性与肥皂的无常和脆弱,加剧了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对立。它削弱了人类中心主义要建立支配一切的决心,转而接受一种脆弱的和谐。油基肥皂实际上在努力保持与水基混凝土的稳定性。一种独特的形式,在冲突中寻求统一,令其挣扎清晰可见。如果说雕塑常常试图主张一种形式的永恒性,以及一种关于世界和我们自身固化的真理,于吉则反其道而行,她的作品是鲜活的、不断变化的身体。
在原稿绘画、手工印染、丝网印刷的复杂层次之上,叠加着拼贴的元素和手写的文本,一系列精细的纸本作品收集了雕塑的准备材料。这些二维的作品从 2023 年展出的展览作品中获取原始图像和灵感,成为冲突和碰撞的研究兴趣汇聚和具体化的场所。穿越时间线和创作时期,材料与雕塑相悖的非暂时性结合在一起。这些场所承载的理念以非时间顺序的方式穿越时间、地点和运动。
这些作品组合在一起,恰恰成为了一个身体。雕塑和版画以其原始、脆弱的物质性共同揭示了我们栖息在自然世界里的某种酸楚。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并无欲主宰自然,或试图远离之意,而是主张我们可以向自然学习,顺应其性情。
于吉(b.1985, 上海)于2011年获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。于吉的作品已在国际广泛展出,近期个展包括:“我们是复形叠影中的一个,我是整体中部分的集合”,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,上海(2023);她在美国的首个大型机构展“一客,一主,一幽灵” ,橘郡艺术博物馆,科斯塔梅萨(2023);受高线之友委托创作的“柱-无题No.3”,纽约(2023);“贝壳小姐,Δ和两个O”,CCA柏林当代艺术中心,柏林(2023);“无视阴影”,赛迪HQ画廊,伦敦(2022);“荒弃的泥土”,奇森黑尔艺术空间,伦敦(2021,于吉在亚洲外的首次机构个展);“于吉:即兴判断II”,西岸美术馆,上海(2021);“Forager”,铜仁路联合公寓,马凌画廊,上海(2020);“她山之石”,露台计划,上海(2020);“黑山”,北京公社(2016);“采硫日记——北投”,台北安卓艺术(2016);“念念不忘”,北京C-空间(2014)。近期群展包括:“希克奖2023”,M+博物馆,香港(2023);“应激之机”,泰康空间,北京(2023);第十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,昆士兰美术馆和现代艺术馆,布里斯班(2021);“软水硬石”,第5届纽约新美术馆三年展,新美术馆,纽约(2021);“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”,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(2019);“很快:艺术在行动”,坦斯塔艺术画廊,斯德哥尔摩(2018);“后自然”,UCCA沙丘美术馆,北戴河(2018);“熵”,林冠艺术基金会,北京(2018);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,外滩美术馆,上海(2017);“第八气候(艺术做什么)”,第11届韩国光州双年展(2016);“何不再问?正辩,反辩,故事”,第11届上海双年展(2016);“中国内部. 巨人之内”,巴黎东京宫,巴黎(2014)。2021年,于吉的第一本艺术家书籍《荒弃的泥土》出版,该书以中英双语的形式,与她在奇森黑尔艺术空间的个展同步出版。于吉在2017年入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,在2023年入围著名的希克奖。
如需详细信息,请联系画廊+44 (0)20 7493 8611 或press@sadiecoles.com